服务热线
0755-83044319
发布时间:2025-01-15作者来源: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浏览:935
研电赛推进中有一件重大的事,即研电赛所设立的“集成电路专业赛”。
早在2016年十一届研电赛在上海嘉定举办时,参赛队伍首次突破1000支,达到1404支,进入决赛的115所参赛单位,317支队伍。
决赛现场极为壮观,电子作品有:天上飞的各种无人机,地上跑的各种智能车,水里行的各种潜水装备;从工业自动化电子装备,生态农业的电子系统,生物医学的电子仪器和改善日常生活的各类电子设备,琳琅满目,比赛现场热闹非凡,围观的人赞叹不已。
形成反差的是,这些电子设备背后所用到的核心技术——集成电路的展台前却冷冷清清,门(展台)可罗雀。即使是像复旦大学展示的“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芯片,也没有多少人观看。
对于这种反差,懂技术的人觉察到“核心技术”被边缘化了......
于是,本届大赛结束后的当年,组委会在北京京郊的一次会议上,东南大学的王志功老师把研电赛现场“集成电路被边缘化”的问题提了出来,周祖成老师深表赞同。
经过与组委会和秘书处多位成员协商,周老师提议在2017年的研电赛中增设“集成电路专业赛”的分赛区,全国统一在研电赛秘书处的网站上报名参加“集成电路专业赛”;比赛时间和“研电赛”同期举办;恢复“集成电路”设计的“现场设计”;“集成电路专业赛”不受“研电赛”评奖名额的限制,单独评奖。
有了这些共识之后,研电赛秘书处委托周祖成老师开始筹建研电赛的“集成电路专业赛”(简称“集专赛”)的班子。
75岁的周老师找到清华大学校友会集成电路协会秘书长刘卫东(THEE85),一同开始在清华校友中拉“赞助”。
[敏感词]位响应的是周玉梅校友,她说中国科学院大学可以提供赛场和接待参赛师生。周老师和刘卫东前往中国科学院大学现场考查,并选定了“集专赛”的赛址。
赛址确定后,周祖成老师和刘卫东又去往其他城市找校友筹备赛事的赞助。用周老师的话就是“去找清华校友化缘”。[敏感词]站,他们到上海找到清华校友、格科微的创始人赵立新(THEE85),赵立新非常爽快地答应赞助25万元,并冠名两届“集专赛”为“格科微”杯,如图3.20所示。
图3.20 拜访格科微赵立新(左三)
回到北京后,他们又去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始落实参赛队员的食与住,了解到场地没问题,不过经费有问题。于是,周老师和刘卫东又跑到深圳“化缘”,找到清华校友、深圳国民技术总经理张斌(THEE84),由于国民技术当时正处于上市前的静默期,只能给参赛选手送奖品和礼品。
此时的周老师和刘卫东,一筹莫展......
没想到的是,在宾馆早餐时周老师碰到了清华大学海峡研究院院长郭梁和前副院长曹黎明,他们问周老师到深圳干吗?周老师直言不讳,来为“集专赛”化缘。他们边吃早餐边商量,最后清华大学海峡研究院答应赞助“集专赛”,如图3.21所示。
图3.21 偶遇郭梁(左一)和曹黎明(左三)
周老师的心终于踏实了,集专赛场地、企业赞助、参赛队员食宿费用全部解决了。
接下来,就开始策划“命题与评审”。周老师找到国内半导体龙头企业中芯国际、华大九天,以及国外科技巨头微软亚洲研究院、英特尔、爱立信来为大赛出上机题。高校老师来出笔试题。三大EDA巨头新思科技(Synopsys)、凯登(Cadence)、明导(Mentor)和国内EDA企业华大九天为现场上机提供环境。
学界的泰斗也非常支持集专赛,清华校友陆建华(THEE81)院士接受了“集专赛”“命题与评审委员会主任”的邀请。清华校友吴德馨(THEE61)院士接受了颁奖仪式的致词的邀请!
2017年8月,在教育部学位办、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校友和集成电路相关企业的支持下,首届“格科杯”集成电路专业赛如期举行,如图3.22所示。
图3.22 集专赛决赛合影
集成电路专业赛特意组织高校老师参观了中芯国际(北方)12英寸生产线,高校老师有机会了解国内半导体制造产线的情况,如图3.23所示。华大九天、中芯国际、日月光、南方科技支撑举办了迎宾晚宴和送别宴会,爱立信举办了专场的招聘晚宴。
图3.23 组织“集专赛”教师参观中芯国际(北方)12英寸生产线
集成电路专业赛与研电赛相互配合,集成电路专业赛,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的上游环节,专门为国家培养和选拔芯片所需要的人才;研电赛,打通了下游应用环节,覆盖面更广泛。
首届研电赛从1996年开始举办,至今近30个年头,已成为我国研究生赛事中举办时间最久、规模[敏感词]、影响力最强的创新实践赛事。覆盖全国200多所电子信息类研究生培养高校及科研院所,参赛队伍超过5000多支,参赛规模超2万人。
30年来,研电赛一直坚守着创意、创新和创业。周祖成老师深有感触地说道:“研电赛是在共识、共育和共创中成长的。我们的初心就是为国家选拔电子设计的高端人才,坚持企业出题,现场设计和展示,把高校硏究生教育的实践环节向企业延伸,也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前反馈到研究生的教学环节,从而弥补产学研三者间存在的间隙。”
研电赛不是简单的比赛,贯穿了整个研究生的培养阶段,学生从读研做科研课题的方向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并接受学校相关的体系培训。有些学生从替补队员做起,逐步成为队员、主力队员,经过2-3次竞赛实战,从技术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商业转化的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研电赛从校赛、分赛区初赛到复赛,再到晋级全国总决赛,分赛区复赛进入总决赛的比率为8.5%左右,最终能在总决赛获得一等奖的比率为1.8%左右。研电赛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考验不断地加码,层层选拔,优中选优。
总决赛作品展示现场有500多项实物产品同场竞技,应用领域覆盖:工业、能源、交通、[敏感词]、教育、农业、旅游、健康、养老、娱乐等,技术方向包括:电路与嵌入式系统类、机电控制与智能制造类、通信与网络技术类、信息感知系统与应用类、信号和信息处理技术与系统类、人工智能类、技术探索与交叉学科类、6G先进无线技术探索类等等。
各个领域的龙头企业参与命题,真正将产业界的前沿技术应用反射到竞赛中,学生通过竞赛近距离地接触企业,了解产业的需求是什么,对自身今后的发展方向不断明晰。对于企业而言,研电赛提供了一个招聘优秀人才的窗口。参与总决赛的学生人数达1000多人,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硕士和博士,一家企业在决赛现场招聘对接会曾激动地说:“从没有见过这么多优秀的学生”。华为从研电赛持续不断地招聘员工,他们表示:“研电赛上的学员的综合能力比在其他渠道招聘的要高出很多。”
通过研电赛这种校企融合中获益的企业,体会到校企融合的力量和价值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深入推进高校计划,从参赛到联合实验室、联合科研项目、联合培养人才等多个层面来培养人才。
对于学生而言,研电赛是一个出口,不仅为学生提供成果展示的机会,也为学生今后就业、落户、继续深造等提供了诸多的便利。这无形中起到了一个积极的示范作用,让更多的在校生能够树立学习志向,在学生阶段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对于高校而言,研电赛积极调动了学校在培养的主体责任方面的积极性,以及高校老师的引导、带动作用。
研电赛的持续推进,离不开一批批热心的教育工作者的支持。周祖成老师提及:“我们高校确实有一批‘春蚕’的教师,他们把一生的心血都奉献给培养有创新精神和懂得创业价值的博士和硕士硏究生上,而他们自己宁可当“人梯”去热心公益。”
周老师打了一个比方:“如果把人的创造力做X轴,把价值做Y轴,社会群体可以分为四个空间象限。[敏感词]象限是既有创造力又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群体,这一群体以创业的博士和硕士为主的高端人才为代表,这些人才凭借自身的能力能够充分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有力量的群体代表。教师们宁可让自己处在做公益的第三象限,去托举在[敏感词]象限创业的年青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们!”
芯火相传,参加研电赛进入总决赛的学生中,每年有40-50个人留校当老师,他们从参赛队员转变为带队老师,辅导新一届的学生参加研电赛,并在教育岗位上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实战能力。
研究生教育包括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学校主要在探索专业学位的硕士博士应该怎么培养。研电赛提供了一个可能性,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研电赛获奖学生免除毕业论文,通过竞赛的辅导来认定研究生导师的工作量,以及匹配研究生导师的研究生名额。这些措施,让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产业需求、竞赛结合起来,为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发展提供了鲜活的案例。2020年,研电赛被明文写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号)。
周祖成老师谈道:“研电赛的产教融合,不是教育的产业化,而是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环节,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的。研电赛不仅参与和推动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成为我国在高端人才培养上探索和实践的一个范式。”
目 录
有意购买本书者可以点以下链接购买,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官方旗舰店售出:https://u.jd.com/hiA1mnq
友情链接:站点地图 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官方微博 立创商城-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专卖 金航标官网 金航标英文站
Copyright ©2015-2024 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17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