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台积电的事情上来,台积电20%左右的股权都是美股ADR,金额几十亿美元起步,同时还迎着美国的各种禁令和针对性法案,台积电南京工厂的扩产计划如果真的铺开,美国不使用“长臂管辖权”才怪咧。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这次涉及的制程工艺:28nm
的确,28nm并不算是什么先进的制程工艺,都已经是10年前的技术了。但光先进是没有意义的,在电磁炉里装5nm芯片,纯属是大炮打蚊子。
半导体产业的品类极其复杂繁多,电磁炉芯片和手机处理器芯片之间的差异可能比人和狗之间的差异都大。
7nm/5nm/3nm,这种制程的芯片确实牛逼,但是用它们的地方并不多——目前只有高性能手机处理器、服务器芯片和专门的矿机才需要。而高性能手机、服务器、矿机这三种设备,又分别对应了:[敏感词]流畅体验、[敏感词]数据吞吐量和[敏感词]运算量这三种难度上登峰造极的需求。
只有极少数高精尖产品才需要28nm以下先进制程的芯片,但28nm及其以上的成熟制程,其应用范围可以说是铺天盖地:物联网设备,当前还在60nm的级别,网络设备和基站,还在40nm的级别,汽车、航空、电源管理、生物识别......这类的芯片甚至还在微米级。
因为绝大多数中国厂商压根儿不需要“7nm”这么先进的芯片,
因为“28nm”才是绝大多数中国厂商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想,这才是美国之所以要反对台积电南京扩产计划的原因吧——毕竟,一旦台积电如期扩产,“芯片荒”问题必将得到极大的缓解,大陆28nm芯片的供应充足,汽车、消费电子等等终端产品又将源源不断地从流水线上杀下来。
好消息是:我们有能力量产28nm以上制程的芯片,不仅能够量产最终芯片,甚至连很多种生产设备都可以独立自主。
我们的确是有了28nm制程芯片自主替代的能力,但这并不代表从此之后每一块芯片都是完全自主可控的。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几乎各个行业都在“去库存”“去产能”,唯有半导体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领域在“扩产”。
国内制造业企业对于芯片的需求很大很大,大陆厂商的供给量很小很小,这中间的缺口,台积电本来打算填上,结果硬是被叫停了。
大概,这就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阵痛”吧。
从“中兴事件”开始,中美之间的博弈已经两三年了。在这段时间里,美国越来越表现得像是一个“掌握了国家力量的商业集团”—— 对待中国的策略不像是国家之间的“屠龙术”,而是某种“生意经”——就像是一家企业试图阻挠、打断它最强大的竞争对手的技术进步。
种种禁令,说到底无非就是“你不能有这个”、“你不可以玩这个”、“你不可以造这个”。看上去很虎,但实际上有点彪。
之前我总觉得中国只要能独立自主地造出来芯片就算赢,后来我觉得要能够有独立自主的半导体设备才算赢,现在,我又觉得“产能不足”成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大患。
我们不断地攻克新难关,掌握新技术,造出新产品,然后发现新问题,遇到新麻烦,踩了新陷阱——我们遭遇的每一个新问题,都可能会成为新禁令的“打击点”。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先进的技术,还是因为我们也没有足够的产能。自给率20%,就意味着那剩下的80%都需要依赖进口,那被别人搞心态是当然的事情。
说真的,现在我觉得偶尔能看到美国给我们发“禁令”的新闻还是挺好的。这说明我们又有进步了,又进一步地逼近世界科技王座了。
几年前,中国根本没有造28nm芯片的能力,也就没什么禁令。现在我们有了但不够强,于是禁令就来了。
另外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事情是:美国在科技产业之中的布局:美国资本几乎对科技类的企业来者不拒,从半导体到AI再到航天和新能源,到处你都能看到美国风投们的影子。更重要的是,这些投资人不仅仅投资美国本土的科技企业,还积极带资出海,投资欧洲、亚洲的各种初创科技企业。
在荷兰光刻机巨人ASML的股权结构里,[敏感词]的两个股东都是美国大型投资机构。一家是位于洛杉矶的Capital Group,它还投资了英国的[敏感词]巨头BAE System;另一家是位于纽约的BlackRock,它同时也是台积电的股东之一。
在另一家半导体巨头“东京电子”的股权结构中,美国的JP Morgan也位于前三大股东之列。
更别提利浦、博世之类的传统欧陆科技企业了,美国资本已经不知道投资这些公司多少年了。
和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的“资本封锁线”相比,短期内的什么禁令和制裁根本就是“儿童游戏”——对中国的科技产业来说,未来的斗争还很漫长。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芯师爷”,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及行业观点,只为转载与分享,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