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21作者来源: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浏览:1039
导语:从市占率和营收来看,速腾聚创和禾赛科技相差不大,2025年激光雷达老大竞争将进入白热化。
2025年2月10日,比亚迪在其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宣布推出“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DiPilot),这一举措被业界称为比亚迪“全民智驾”战略的开端,标志着智能驾驶技术逐渐走向普及化。
作为智能驾驶技术的核心器件,“全民智驾”的推动对激光雷达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速腾聚创作为比亚迪的主要激光雷达供应商,供应占比高达80%,因此该公司的股价在发布会前便已有显著上涨。
发布会后的股市表现也进一步印证了市场的积极反应。速腾聚创的股价在2月11日开始大幅上涨,并在随后的几天继续攀升。到2月12日,其股价涨幅超过7%,收盘上涨3.24%,报38.30港元,成交额达到5.97亿港元。市场普遍认为,比亚迪的智驾战略将加速激光雷达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渗透,推动激光雷达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增长。
速腾聚创与比亚迪的合作始于2021年,双方在深圳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标志着全面、长期的合作关系的正式确立。比亚迪在2021年成为速腾聚创的战略投资方,这不仅增强了双方的合作深度,还加速了比亚迪在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布局。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比亚迪的多个车型,包括汉家族、海豹系列、腾势Z9等车型。特别是在比亚迪“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中,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占据了核心地位,覆盖了从高端到中低端的多个车型系列。在比亚迪的“天神之眼”系统中,速腾聚创提供了多款型号的激光雷达产品。例如,仰望U8搭载了3颗激光雷达,腾势N7则搭载了1颗激光雷达,这些应用展示了速腾聚创产品的多样化和高性能。
与非研究院对比了最近几年速腾聚创的年报,从中分析了速腾聚创与禾赛科技的竞争对比与差异。
点击关注并星标与非网eefocus,
可领取20份行业报告、产业研究合集。
01
速腾聚创发展历程
速腾聚创(2498.HK)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中国深圳,是一家致力于车载和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及相关技术的创新型企业。速腾聚创的核心产品包括车载激光雷达、机器人感知系统等,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机器人等行业。
速腾聚创发展关键时间表,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创立与初期发展(2014-2018)
速腾聚创由邱纯鑫博士(现任CEO)、朱晓蕊教授(现任首席科学家)等人联合创办。邱纯鑫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从事机器人导航与环境感知技术研究,曾在国际[敏感词]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其博士课题研究中,邱纯鑫发现了激光雷达的巨大潜力,并决心利用这一技术进入自动驾驶领域。朱晓蕊教授是大疆的前首席科学家,也是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她为速腾聚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并通过天使轮投资帮助公司启动。其他创始团队成员如刘乐天和邱纯潮分别担任CTO和执行总裁,负责公司的技术研发和战略运营。
速腾聚创成立之初,便瞄准了车载激光雷达市场,特别是在国内激光雷达技术的短板上,突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2016年,速腾聚创成功研发出国内[敏感词]多线激光雷达——RS-LiDAR-16,并应用于机器人和自动驾驶领域。RS-LiDAR-16的推出标志着速腾聚创在国内激光雷达市场中的初步突破。同时,公司还发布了RS-LiDAR-Perception感知软件,结合硬件和算法,进一步提升了环境感知能力。
技术突破与产品发展(2019-2023)
在2019年,速腾聚创推出了其[敏感词]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M1,专为智能驾驶ADAS系统设计。M1产品在技术上突破了传统激光雷达的瓶颈,具备更高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2021年6月,M1成功实现全球[敏感词]量产交付,成为全球[敏感词]车规级激光雷达量产产品,并由北美车企Lucid Air搭载。
M1的成功量产标志着速腾聚创在激光雷达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竞争力的全面提升。随着技术不断进步,速腾聚创陆续推出了M1 Plus和M2版本,进一步优化了产品性能,满足了更广泛的市场需求。同时,2022年公司还推出了固态补盲激光雷达E1,专门用于高端车型的短距离盲区检测。
速腾聚创一直注重芯片技术的自主研发,成为行业最早布局自研芯片的激光雷达公司之一。2020年,公司成立了行业[敏感词]芯片研发团队,成功研发出了自研的MEMS扫描芯片,并将其应用于M系列和E系列激光雷达产品中。这些自研芯片显著提高了激光雷达的性能,并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速腾聚创还开发了集成了传输、接收和处理一体化技术的SoC芯片,大幅提升了产品的整体性能和竞争力。
在专利布局方面,速腾聚创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已累计申请全球专利超过1000项,涵盖了激光雷达的硬件设计、算法优化和芯片技术,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激光雷达领域的技术壁垒。
上市与全球化扩张(2024年至今)
速腾聚创于2024年1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融资约9.85亿港元,市值超过193亿港元,成为全球市值[敏感词]的激光雷达企业。上市后,速腾聚创加速了全球市场布局,尤其是在欧美自动驾驶和机器人领域的拓展。随着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激光雷达行业的领先地位。
速腾聚创的产品线逐步拓展,除了传统的车载激光雷达外,公司还计划推出针对高阶自动驾驶的F平台产品,预计在2025年发布。此外,速腾聚创宣布将战略重心转向机器人技术平台的研发,提供完整的感知与导航解决方案,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技 术 | 职 场 | 业 界 | 活 动
电 子 业 内 权 威 社 群
千 余 专 家 群 策 群 力
欢 迎 加 入 与 非 社 群
扫码回复【行业+领域】进入专属社群!
02
速腾聚创面向主要应用领域
速腾聚创产品应用场景,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一、汽车行业:ADAS为核心增长引擎
速腾聚创在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领域的市场占比逐年攀升。自2020年以来,ADAS收入占比从3.6%提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44.7%,2023年全年实现收入7.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4.6%。2024年上半年,ADAS产品收入增长314.6%,销量同比增长487.7%,成为公司营收的核心支柱。
在技术方面,速腾聚创通过自研MEMS芯片技术和高度集成化技术,实现在车规级激光雷达的规模化量产,涵盖300米超长距探测(M3)与短距离盲区检测(E1)等应用。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已获得80款车型的量产定点订单,累计交付激光雷达超58万台,市场份额达到35%。
二、非汽车行业:机器人领域全球领先
速腾聚创在机器人领域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等多个场景。2022年,公司在全球机器人行业的激光雷达销量排名[敏感词],2023年为2400多家非汽车行业客户提供服务,相关收入约为1.86亿元。
公司硬件产品如Helios系列(远距离探测)和Blackpearl系列(近距离高精度)覆盖不同需求,2024年推出的E平台产品进一步优化家庭服务机器人性能。在软件层面,速腾聚创通过AI算法提升感知能力,推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升级。2024年,公司组建了机器人研发团队,计划到2025年突破10万台激光雷达出货量。
三、其他新兴领域:智慧城市与V2X
速腾聚创在智慧城市和V2X(车路协同)领域积极布局。激光雷达在路端感知系统中的应用逐步加速,如交通流量监测和智慧灯杆集成等。虽然这些业务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公司正在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在V2X领域,速腾聚创推动车辆间通信技术,结合激光雷达的高精度环境建模能力,支持自动驾驶与交通系统的协同发展。
03
速腾聚创四大产品线盘点
速腾聚创产品线介绍,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一、核心产品线与技术特性
1. M平台系列:车规级前视固态激光雷达
技术路线:基于MEMS(微机电系统)二维扫描技术,结合自研SoC芯片与SiPM/SPAD探测器,提供高性能与高集成度,适应不同自动驾驶应用需求。
代表产品:
M1/M1 Plus:2019年推出,2021年实现量产,等效126线,测距200米@10%反射率,适用于L2+至L3级自动驾驶。M1系列的推出标志着速腾聚创在车规级前视固态激光雷达市场的初步布局。
M2:2023年推出,进行了功耗与体积的优化,适配更多车型。
M3:2024年发布,采用全球[敏感词]940nm技术,实现300米测距,角分辨率为0.05°×0.05%,支持L3+高阶自动驾驶系统。
MX:2024年推出,全栈芯片化设计,体积减小至厚度仅25mm,功耗降至10W,价格下探至千元级,推动激光雷达成为车载“标件”。
竞争优势:
平台化设计:模块化架构支持无缝升级,降低车企的二次开发成本,提升产品的适配性与可扩展性。
市场表现:截至2024年3月,M平台系列累计销量已突破40万台,获得全球22家车企63款车型定点,涵盖比亚迪、小鹏、吉利等主流品牌。
2. E平台系列:车规级固态补盲激光雷达
技术路线:基于Flash技术,结合二维可寻址VCSEL芯片与SPAD-SoC 3D堆叠芯片,采用无机械扫描结构,提高了可靠性与低成本。
代表产品:
E1:2022年推出,视场角120°×90°,测距30米@10%反射率,帧率为25Hz,配合M平台实现360°零盲区感知。
E1R/Airy:2025年发布,专为机器人领域设计,提供轻量化、广视角的解决方案,适配物流、工业与消费级机器人。
3. R平台系列:机械式激光雷达
技术特性:传统机械扫描架构,提供16线、32线、80线、128线等多线束选择,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测距能力,适用于复杂环境与长距离感知。
代表产品:
Helios系列:32线/16线,主要应用于低速无人车与巡检机器人。
Ruby系列:针对L4级自动驾驶场景,如Robotaxi等,提供全方位感知能力。
bpearl补盲雷达:半球形视场(360°水平覆盖),用于机器人近距离避障。
市场定位:R平台系列主要服务于非汽车领域,如物流机器人、工业检测等场景。
4. F平台系列(开发中):超长距激光雷达
技术目标:支持超过300米的超长测距能力,适配商用车与铁路运输等长距离感知需求。
预期特性:高分辨率、强环境适应性,预计2025年推出,旨在推动商用车、铁路交通领域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04
速腾聚创核心客户盘点
速腾聚创核心客户,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根据招股书和证券研究报告的披露,速腾聚创的客户群体包括了多个行业的领先企业,展示了其在汽车、机器人、农业机械及智能感知等领域的广泛渗透。
速腾聚创的客户结构相对分散,前五大客户的收入贡献占比较低,显示出公司业务逐步多元化的趋势。根据招股书的数据,速腾聚创在2020-2022年间,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9.1%、33.3%和33.2%。这一收入占比并没有出现显著的集中,表明公司在各大客户中的业务相对均衡,降低了单一客户对收入的影响。
单一大客户收入占比:2020年,[敏感词]客户的收入占比为17.3%,而到2022年,这一比例已经下降至10.2%。这种变化反映出速腾聚创客户结构的多样化,减少了依赖单一大客户的风险,有助于增强公司整体业务的稳定性。
客户稳定性:尽管部分客户因为车型量产周期或技术路线调整而导致合作波动,但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有客户(如吉利或广汽埃安)因深度合作和大规模量产订单的支持,稳定地位列前五大客户。这表明,速腾聚创在与核心客户的合作中具备较强的技术积累与市场影响力。
速腾聚创的核心业务仍然集中在汽车行业,尤其是与汽车整车厂和一级供应商的合作。其合作模式包括量产定点订单与联合研发。例如,速腾聚创与吉利合作开发L4级自动驾驶方案,与Lucid Motors的合作也有助于其在北美市场的布局。截至2024年9月,速腾聚创已获得26家汽车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的84款车型的量产定点订单,并为其中12家客户的31款车型实现了大规模量产交付。
虽然速腾聚创在非汽车行业(如机器人、农业机械、V2X等)的客户数量已接近2000家,但这一部分的收入贡献相对较小。公司目前的收入仍主要来源于汽车行业,非汽车领域的拓展还处于初步阶段。然而,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普及,速腾聚创在这些领域的市场潜力将逐渐释放,为未来的持续增长提供更多机会。
搭载速腾聚创激光雷达的部分车型,来源:速腾聚创公司公众号
05
超越禾赛科技,市占率[敏感词]
激光雷达市场份额,来源:与非研究院
速腾聚创在全球激光雷达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2024年1-9月,速腾聚创的全球市场份额达35%,领先于禾赛科技(第三)和华为(第二)。2023年,速腾聚创交付了25.96万台激光雷达,同比增长超300%,远超禾赛科技的22.21万台。2024年Q1,速腾聚创的市场份额已达到51.6%,并计划继续推进技术创新,预计到2025年推出更多高性能产品,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
主要竞争对手:
1. 禾赛科技
禾赛科技是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的领军企业,2023年全球市场份额为37%,居全球市场首位。然而,速腾聚创在2024年前三季度已超越禾赛,后者的全球份额降至第三。禾赛在中国市场的收入份额为34%,但在销量增速方面未能赶超速腾聚创。禾赛科技专注于自研芯片的激光雷达量产,持续增强技术掌控力。
2. 华为
华为在中国激光雷达市场的崛起迅速,2023年市场份额为12.4%,2024年上半年已跃升至24.6%,主要得益于问界M7/M9等车型的推广。华为的192线雷达技术为其在智能化、网联化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潜力,未来有望在激光雷达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3. 图达通(Innovusion)
图达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为19%,其产品依赖于蔚来汽车等品牌的订单。在中国市场,图达通的收入份额为28.4%,位列第二。图达通专注于超远距离激光雷达的研发,技术优势明显,尤其在车路协同、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
4. 法雷奥(Valeo)
法雷奥的全球市场份额稳定在10%左右,主要服务于欧洲车企。尽管其市场份额较小,但其稳定的技术积累和客户基础使其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5. 其他厂商
万集科技:其激光雷达业务收入占比约15%,但市场份额不足1%,专注于路侧和工业级产品。
中海达:在工业级激光雷达市场中占比较低,未能进入车载激光雷达市场前五名。
速腾聚创在近两年中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3年,其全球市场份额维持在21%,但2024年前三季度其市场份额已上升至35%,超越禾赛科技成为全球市场的领导者之一。尤其在中国市场,速腾聚创的装机量大幅增长,2024年上半年占据40.3%的市场份额,远超禾赛的19.9%和华为的24.6%。这一增长得益于其强大的量产能力和产品技术创新,尤其是在M平台和E平台的系列产品中,广泛适配了多个车企和机器人厂商,客户群体多样化,减少了对单一客户的依赖。
华为在2024年表现出强劲的反弹,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华为的装机量份额快速增长至24.6%,从2023年的12.4%大幅跃升,主要得益于问界M7/M9等车型的搭载。虽然华为的市场份额依然较小,但凭借其在通信技术与AI领域的深厚积累,华为的激光雷达产品在智能化、网联化方面展现出较大的潜力。
图达通的市场份额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稳定,2023年为19%,中国市场收入份额为28.4%,处于市场第二位。图达通专注于超远距离激光雷达,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尤其在车路协同、轨道交通等应用场景中有较强的竞争力,但相对于禾赛和速腾聚创,其增长势头略显逊色。
禾赛科技作为长期的市场领头羊,2023年全球市场份额仍保持在37%,但2024年受到速腾聚创的激烈竞争,份额在前三季度下滑至约19.9%。在中国市场,禾赛的收入份额依旧领先,但销量增速较为缓慢。禾赛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速腾聚创的强劲增势以及市场需求向低成本高性能产品转移的趋势。
06
关键财务数据对比,
营收及利润率相差不大
速腾聚创关键财务数据,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根据公开的财务数据,2022年至2024年间,速腾聚创经历了从亏损到逐步改善的过程。
速腾聚创的营业收入在2022年为5.94亿元,而2023年大幅增长至11.2亿元,同比增长111.2%。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已达到11.35亿元,已经超越2023年全年水平,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在2024年上半年,营收增幅达到121%,显示了其在市场需求和产能扩展方面的加速。
尽管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强劲,但净利润表现仍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净亏损达到9.22亿元,2023年经调整后的净亏损收窄至4.34亿元,同比减少22.8%。2024年前三季度的净亏损为3.51亿元,同比收窄69.03%,第三季度的单季亏损进一步减少至8320万元,同比下降77%。这一亏损收窄的趋势,表明速腾聚创在控制成本、提升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同时,公司的毛利率也显著提升。2022年毛利率为负(-7.4%),反映出其在初期阶段的高成本投入。到2023年,毛利率回升至8.4%,同比改善15.8个百分点,而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达到13.6%,大幅提升。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化,表明公司在产品技术和生产效率上取得了明显进展。
从市场表现来看,速腾聚创的销量在2023年已超过50万台,市占率超50%,而2024年前三季度销量为38.19万台,同比增长259.6%。在ADAS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也进一步巩固。2024年公司计划全年销量达到100万台,预计将在汽车市场及机器人领域的双重布局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禾赛科技与速腾聚创财务数据对比,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首先,从营业收入来看,禾赛科技在2023年实现了18.77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56.2%。这一增幅远超速腾聚创的45.7%,后者在2023年实现了16.55亿元的营业收入。禾赛的营业收入增速较快,反映了其在激光雷达技术特别是自动驾驶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市场需求增长。禾赛在2023年交付了20万台激光雷达,显示出其在产品交付和市场接受度上的优势。
然而,尽管禾赛的营业收入表现抢眼,其净利润却持续亏损。2023年其净亏损扩大至4.76亿元,亏损幅度加大,这与其在研发、市场开拓及技术创新上的高投入有关。禾赛的毛利率虽然较为强劲,达到了66.1%,但由于高昂的成本和扩张速度,仍未能有效实现盈利转化。在2024年Q1,禾赛的净亏损为1.07亿元,毛利率为38.8%,相较2023年有所下降,显示出公司在市场需求波动和成本控制方面面临一定压力。
与此相比,速腾聚创在2023年和2024年初的表现相对稳健。2023年,速腾聚创的净亏损为2.23亿元,亏损幅度显著低于禾赛。这表明速腾聚创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上的表现较为突出,尽管公司也面临研发和市场开拓的资金压力。速腾聚创2023年的毛利率为68.9%,高于禾赛的66.1%,显示出其在生产和供应链管理上的优势。
从2024年Q1的财务数据来看,速腾聚创实现了5.7%的收入增长,毛利率为45.5%,相较禾赛的38.8%更具优势,反映出其在控制生产成本方面的成熟经验。虽然速腾聚创也面临亏损,但其亏损幅度相对可控,且毛利率较高,表明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恢复力。
2020-2024H1 速腾聚创激光雷达产品均价,来源:速腾聚创公司年报
07
速腾聚创研发投入对比
速腾聚创与禾赛科技研发投入对比,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禾赛科技在过去三年中的研发投入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具体来看:
2022年,禾赛科技的研发投入为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50.7%。这一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激光雷达专用芯片研发和制造工艺上的持续投入,以提升产品性能,尤其是推动AT128等核心产品的迭代。
2023年,研发投入进一步攀升至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4%。2023年的增幅虽然略低于2022年,但依然表明公司对研发的投入保持高强度,尤其是在研发团队扩张和材料成本上升的情况下,研发费用的增长仍显著。
2024年,预计研发投入将接近10亿元人民币,尽管由于Robotaxi业务需求放缓等因素,增速可能有所放缓,但整体投入仍保持在高位。
禾赛科技的研发投入增长主要体现在芯片自研与激光雷达技术的提升上,尤其是ATX激光雷达和AT512超远距激光雷达的研发。公司持续加大在自研芯片的投入,旨在通过技术壁垒的建立降低成本并提升产品性能。这些研发投入也直接支持了禾赛科技在ADAS市场的快速拓展和技术领先地位。
相比之下,速腾聚创的研发投入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是在过去两年的快速扩张上。
2021年,速腾聚创的研发投入为1.33亿元人民币,较低的投入显示出公司当时仍处于产品研发和技术积累阶段。
2022年,研发投入大幅增长至3.06亿元,同比增长131%。这一增长主要反映了公司在激光雷达技术和AI算法研发上的加强。
2023年,研发投入达到6.35亿元,同比增长约60%。这一增幅虽然低于2022年,但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表明公司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
速腾聚创的研发投入增长更多集中在激光雷达产品的技术创新、MEMS扫描芯片的研发以及AI算法的深度融合上。公司的研发战略不仅聚焦于激光雷达技术本身,还加强了AI计算平台的研发,旨在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并增强在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能力。
从研发投入的变化和差异来看,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都有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但两家公司在研发投入的重点和方向上有所不同:
禾赛科技更加注重激光雷达的核心技术和自研芯片的突破,通过降低成本和提升性能,保持在ADAS领域的领先地位。
速腾聚创则更加侧重于激光雷达与AI算法的融合,推动AI计算平台的发展,并在MEMS芯片的研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08
“AI+机器人”战略,
速腾聚创2025年发展预测
速腾聚创2025年发展预测,来源:与非研究院
面对强烈挑战,2025年年初禾赛科技发动价格战,禾赛的ATX激光雷达价格降至200美元,较前代产品降幅达到50%,使其能够更好地覆盖中低端市场的领先地位(2024年Q1市占率为51.6%),在国际市场上也不断拓展布局,预计在2025年,其ADAS激光雷达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尤其在L4级自动驾驶领域与头部出行平台的合作将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笔者预计到2025年,随着全球激光雷达市场的快速扩张,速腾的ADAS激光雷达销量有望突破150万台,进一步巩固其在ADAS领域的市场领导地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化生产的推进,速腾预计其毛利率将从2023年的8.4%提高至2025年的20%以上。这一增长将主要得益于公司在中低端产品MX系列的推广。速腾通过“以价换量”的策略,进一步加速在15-20万元价格区间车型中的渗透,推动销量增长,同时降低成本以增强价格竞争力。
速腾的第二增长曲线是机器人业务。公司在2023年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与全球2600家合作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多个机器人领域取得量产定点。2024年Q3,速腾在海内外头部客户中斩获多个量产订单,预计到2025年,机器人激光雷达的出货量将突破10万台。
速腾的机器人业务涵盖多个垂直领域,包括清洁机器人、无人叉车、割草机器人等,其低端产品Helios凭借出色的性价比优势,在机器人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速腾预计通过复制在ADAS领域的“低价换渗透”策略,推动机器人业务的高速增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在AI技术的赋能下,速腾将推动激光雷达与AI算法、算力及数据存储的深度融合,为机器人提供更强的感知能力和更精准的决策支持。2023年,速腾将30%的研发投入用于AI算法和算力的提升,预计到2025年,随着AI研发人员的增加和新产品的推出,速腾将在仓储物流、服务机器人等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
技术创新是速腾聚创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速腾已经推出了M1、M2和M3三大固态激光雷达平台,涵盖中短距至超长距(300米)场景。根据2025年的预测,速腾将继续主导车载市场,特别是基于旋转镜的混合固态方案(预计占市场66%),这一技术将进一步提升激光雷达在车载领域的市场份额。
此外,速腾还在研发FMCW(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技术,该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得到广泛应用。预计到2027-2028年,FMCW激光雷达将实现大规模应用,进一步推动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
速腾聚创在全球市场的布局也正在加速,尤其是在欧洲和北美等重要市场。2024年,速腾已与全球七家主要车企中的四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多个国际市场取得了突破。预计到2025年,速腾的海外市场收入将占到公司总收入的30%以上。
在客户拓展方面,速腾通过与比亚迪、广汽埃安等国内头部车企的合作,进一步巩固了在国内市场的领导地位。2025年,速腾有望通过与更多国际客户的合作,打开更多增量空间,尤其是在L4级自动驾驶领域,与头部出行平台的合作将为公司带来重要的收入来源。
综合来看,从市占率和营收来看,速腾聚创和禾赛科技相差不大,2025年激光雷达老大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面对挑战,速腾聚创提出了“AI+机器人”战略目标,计划成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平台,涵盖感知、决策与执行的全链条。机器人业务将在AI技术的赋能下实现爆发式增长,成为速腾的第二增长曲线。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速腾将在固态激光雷达和FMCW技术等领域持续领先,推动激光雷达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END
注:本文题图来自摄图网、作者自制、媒体公开资料、皆已授权
免责声明:本文采摘自“与非网eefocus”,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及行业观点,只为转载与分享,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